三下乡--安徽金寨(红色文化篇)
2020-09-09 19:51:05 作者: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点击:307

苏苏了解到咱们数统学院“数统新媒体梦想队”参加了此次活动,选择的调研地是安徽金寨县, 和苏苏一起来了解安徽金寨县的红色历史文化吧!

金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国第二将军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境内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地和中心区,是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红28军的主要发源地。抗战时期,金寨是安徽省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30年波澜壮阔、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金寨革命的红旗在大别山始终不倒,高高飘扬。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区先后爆发过黄麻、立夏节、六霍三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金寨是立夏节和六霍两大起义的爆发地。

1930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书记周恩来听取了中共中央巡视员郭述申关于鄂豫皖边区革命形势的报告,听后非常高兴。因为大别山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可东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北控中原,自古就有得大别山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因此,党中央当机立断,决定将鄂豫皖边区的17个县划为鄂豫皖边特区,成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委,郭述申任特委书记;将红31师、32师、33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直属中央军委指挥,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全军2100余人。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和红1军的成立,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红25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清剿”,实行“三光”政策,金寨许多地方成为白天不见人、晚上不见灯的无人区。为坚持斗争,1934年12月底,中共皖 西北道委在金寨沙河店将分散在皖西的红军队伍集中整编,组成红218团。这是鄂豫皖边区当时唯一一支成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后来,以此为基础再建了红28军,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议,集结30万兵力向中原军区发起进攻。中原军区一纵一旅在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的带领下,奉命掩护主力突围。皮定均采取“声东击西”的疑兵战术,与主力相背而行,将全旅5000多人成建制地带到苏皖解放区。


金寨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从这里走出了206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全国十大将军县中排名第二。其中1955年至1964年授衔的将军有59位,上将1位、中将8人、少将50人。他们分别是:上将:洪学智中将:皮定均 张贤约 林维先 李耀 陈先瑞 曾绍山 滕海清 徐立清少将:丁世芳、卜万科、于侠、马琮璜、王凤梧、方子翼、方升普、邓忠仁、邬兰亭、严家安、杨克武、肖全夫、肖选进、吴诚忠、佘积德、余嗣贵、闵鸿友、汪乃贵、汪少川、董洪国、王远芬、李家益、余明、宋承志、宋文、张行忠、张贻祥、陈宏、陈祥、陈伯禄、林彬、林乃清、周发田、周时源、胡继成、赵遵康、徐其海、陶国清、戚先初、康烈功、詹大南、詹化雨、漆远渥、熊挺、宋维拭、陈宜贵、胡鹏飞、曾宪池、傅绍甫、程明。革命战争年代, 金寨有十万人为党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一万一千多人。 通过了解那段浸透着血与火的峥嵘岁月,苏苏和数统新媒体梦想队的各位队员一样,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地教育和精神洗礼,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对革命先烈们信仰坚定、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会不忘初心、奋发有为、锐意进取。
请添加传茶网-莉娜微信加入微信群,
微信: 9314344添加传茶网-莉娜个人微信,长期游历于全国大茶区茶山,卖茶、喝茶、也交茶友!

识别二维码添加莉娜微信 茶行业沉淀十五年
想了解更多茶叶、普洱茶、单株知识
她会告诉你
▼

深度交流
加
莉娜微信
9314344

